首页 > 四书五经 > 论语  > 

《论语》季氏篇·第一章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 (1)颛臾:音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2)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译文】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赏析】 这一章又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此外,这一章里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是应该指出的 

论语

标签:

《论语》季氏篇·第一章由网友整理并在论语栏目发布,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论语》季氏篇·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