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书五经 > 孟子  > 

《孟子》滕文公下·第六节

【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注释】1.戴不胜:人名,宋国之臣2.咻:(xiu休)这里用为喧哗之意。

3.庄、岳:齐国的街里之名4.薛居州:人名,宋国之臣【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们君王向善吗?我明确地告诉你有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的方言,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

  戴不胜说:“使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在旁喧哗,即使天天鞭挞并强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送到齐国的街上去住几年,即使天天鞭挞并强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啊你说薛居州是个善人,要让他居住在国君的身边。

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和谁去做不善的事呢?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和谁去做善事呢?一个薛居州,怎能改变宋王呢?”【赏析】

  孟子的本意还是在政治方面,用“近来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说明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从而说明当政治国的国君应注意自己身边所用亲信的考查和选择因为,如果国君周围以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

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这里的道理并不深奥,实际上也就是《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的意思所谓“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不也就是为了找一个周围环境好一点的地方以利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吗?孟子是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早有切身体会的了,所以说得非常在理而又举例生动形象。

  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在他的政治的意图上,而且还在他所举的例子上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外语的问题了原以为学习外语是在“出国大串连”的时代才时髦的,却没想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有这方面的论述了而且,不管孟子所举的例子是真实的还是假设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却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达官贵人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外国语”。

(我们当然知道,所谓“外国”是指当时的概念而言,实际上是汉语的方言)  我们这里研究而加以肯定的是他所强调的语言环境问题诚如孟子在本章中所论,语言口耳之学,语言环境至关重要这是凡有过学习外语经历的人都深有体会的。

孟子的分析具体而生动.读来很有亲切感我们真该把他的这一段论述收入学习外语方面的入门教材中去

孟子

标签:

《孟子》滕文公下·第六节由网友整理并在孟子栏目发布,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孟子》滕文公下·第六节